港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地新闻 > 港城快讯

智慧赋能,“菜篮子”拎出幸福感——海港区首家智慧农贸市场正式运营见闻

发布时间: 2025-10-12 11:00:14

 “扫码就能看到菜的‘前世今生’,电子小票明明白白,还能用数字人民币支付,真是太方便了!”10月12日,经过数月的升级改造,秦皇岛市海港区首家高标准智慧农贸市场——“智慧邻里中心”正式开门迎客。这个融合了传统烟火气与现代科技感的“菜篮子”工程,立刻成为了周边居民热议和追捧的“网红”打卡地,也让百姓日常采购的体验焕然一新。

初探市场:科技感与传统烟火气的奇妙融合

走进位于河东街道的“智慧邻里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干净整洁的环境,与传统农贸市场“湿漉漉、乱糟糟”的印象大相径庭。每个摊位统一设计,灯光明亮,商品摆放井然有序。地面干燥清爽,空气中也闻不到异味。

最引人注目的是,每个摊位上方都悬挂着一块电子显示屏。屏幕上不仅滚动显示着商户的营业执照、健康证、商品实时价格,还有一个醒目的二维码。记者随机在一个蔬菜摊位前,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后,屏幕上立刻跳出了该摊位销售的西红柿的溯源信息:产地(山东寿光)、种植户信息、采摘日期、检测报告、运输物流轨迹等,一应俱全。

“这叫‘一摊一码’,实现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市场管理方负责人刘经理向记者介绍,“让消费者买得明白、吃得放心,是我们建设智慧农贸市场的首要目标。”

智慧内核:大数据下的“菜篮子”革命

这座智慧农贸市场的“智慧”,远不止于表面的电子屏和二维码。

  • 智能称重与支付: 每个摊位都配备了统一的智能溯源电子秤。商品称重后,价格、重量、金额即时显示,并打印出带有追溯二维码的电子小票。支付方式支持扫码支付、数字人民币、刷脸支付等多种形式,避免了缺斤短两和现金找零的麻烦。

  • 大数据分析与监管: 市场管理办公室的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整个市场的交易数据:客流量、交易笔数、热销商品排行榜、农残检测结果等。这些数据不仅帮助管理方精准掌握市场运行状况,还能为商户进货提供参考,甚至为政府调控“菜篮子”价格、保障供应提供决策依据。

  • 线上商城与快捷配送: 市场同步开发了微信小程序“智慧邻里”,周边3公里内的居民可以足不出户,在线下单,由市场统一组织配送,最快30分钟送达,极大方便了上班族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

  • 食品安全检测室: 市场入口处设立了透明的快速检测室,每天对入场农产品进行随机抽样检测,结果实时公示,构筑了一道坚实的食品安全防线。

商户心声:生意更好做了,管理更规范了

智慧化升级,不仅便利了消费者,也受到了商户们的欢迎。

经营了十几年水产的老张,最初对改造有些抵触,担心成本高、不会用。现在,他成了智慧系统的“粉丝”。“这个智能秤太好用了,不会算错账,也杜绝了顾客对斤两的怀疑。而且通过后台数据,我能知道哪些货卖得好,下次就多进点。虽然摊位费比以前高了一点,但环境好了,来的顾客多了,生意反而更好了!”

百姓体验:幸福感在细节中提升

前来购物的居民们对这座新市场赞不绝口。带着孙子来买菜的周奶奶笑着说:“以前最怕来菜市场,地滑味道大。现在这里跟超市一样干净,还能坐着歇歇脚,带孩子来也放心。”她指着市场一角新设的休息区说。

年轻的李女士则对线上服务情有独钟:“我平时工作忙,经常在小程序上下单,下班回家菜就到了,品质和现场买的一样好,省时省力。”

政府视角:民生工程的升级样本

海港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表示,“智慧邻里中心”是海港区推动传统农贸市场转型升级、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重点示范项目。“这不仅仅是一次硬件升级,更是一次运营理念和管理模式的革命。我们的目标是以此为样板,未来三年内逐步推动全区符合条件的农贸市场进行智慧化改造,让科技真正赋能民生,让百姓的‘菜篮子’拎得更便捷、更安全、更舒心。”

小市场,大民生。海港区首家智慧农贸市场的成功运营,是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数字化转型在民生领域的具体体现。它用科技的力量,守护了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提升了市民日常生活的品质与幸福感,也为传统业态的升级焕新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海港样本”。


网友热评
加载中~
热点排行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