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在线
悟空英才招聘网
区县联播 海港区 开发区 抚区 昌黎 卢龙 青龙 山海关 北戴河 北戴河新区 今日聚焦 港城快讯 民生经济 科教文化 本地发布
渔业产业 皮皮虾 梭子蟹 鱿鱼 海螺 扇贝 花蛤 海虹 牡蛎 八爪鱼 墨斗鱼 红夹子螃蟹
农业产业 绿豆糕 白腐乳 草莓 葡萄 蜜梨 樱桃 苹果 李子 蜜桃 核桃 板栗 紫薯 粉丝
您当前的位置: 秦皇岛在线 > 网络资讯 > 运营

对话郭宇航:有上市公司董事长以亿为单位在配

作者:小编 时间:2021-07-09阅读数:人阅读

郭宇航,这个被新华社称为"喜欢折腾事情的人",眼下正忙于点融网的事情。而过去2年,他更多以"星合资本董事长"的身份出现,专注于金融科技领域的创业和投资。

业内人士都知道,郭宇航是一位研究性创业者,同时与监管层保持良好沟通,一定意义上代表着行业风向标。

在本期对话中,从未来数年的投资趋势,到金融科技领域的风向;从点融网危机,到投资回报,他都有所谈及。当然更多还是他在区块链领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甚至他对币价的预测……

谈金融科技:持牌和规范是关键

冯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9年GDP增长预期目标6%-6.5%。从投资机构角度看,您认为2019年有哪些结构性的趋势?哪些赛道值得布局?

郭宇航:从投资角度我认为还是两个原则,紧跟一些抗周期和政策敏感性弱的行业,类似于大健康、科技类、消费类。大家都在往这个方向上转。目前整个大环境对政策的敏感度越来越高,经济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大家普遍会有谨慎的心态。有钱的也不投了,没钱的更不用说了。

还有,紧跟政府的产业政策,也是未来三五年的趋势。

冯军:星合资本一直是关注金融科技领域,但国家很重视金融风险,那么在金融科技领域有什么变化?

郭宇航:我认为金融科技领域有几个变化,2016年以来,变化越来越明显。就是真正以科技和创新这两个关键词为主导的发展方向要告一段落了,更多的是持牌和规范,到2018年,这两个转变已经确定了。未来三五年,持牌和规范这两个关键词还是主流。

金融科技里面,P2P、众筹,包括之前给银行做助贷,不管是金融科技还是科技金融,基本上非持牌机构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空间越来越小。

冯军:您认为下一步P2P监管会是什么样的趋势?

郭宇航:保守+稳健吧。现在的监管和2016年之前比会更趋于保守,更趋于防范风险。所以,以创新创业的周期来讲,从鼓励创新、容忍风险转向比较明显。从监管角度来说,它会淡化创新的提法,更多的强调风险。以P2P为例,几千家新创公司这种现象,可能一去不复返。但是最终剩下来的几百家头部公司,反倒会瓜分巨大的市场份额。这里面还是有大量的机会。

冯军:实际上大家观察到的一个趋势,去年京东等科技公司都在去金融化。

郭宇航:我个人还是认为,科技类企业跨界进入金融是一个不错的尝试,但是它天然的有些缺陷。比如,科技类企业进入金融行业后,没有经历过金融风险的周期。人才储备、基因等各方面也有缺陷。所以,一旦进入监管转向控制风险的时候,科技类企业马上就丧失了腾挪的空间和错误的容忍度。所以科技类企业,最好的也就能做成金融机构的助贷,用科技赋能的方式参与金融,而不是金融成为主导。

冯军:具体到您自己,从点融网到星合资本,从P2P到区块链,您能讲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转变吗?

郭宇航:今年1月发布的网贷管理新规(注:《关于做好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简称"175号文"),已经把未来的发展框架全都画好了。创业的最大魅力在于不确定性,从0到1;当你这个1确认了,后面加几个0的问题的话。对于创业者来说,无非就是一个规范,平稳过渡到由职业经理人主导的过程。创新空间和不确定性越来越小。所以,投资就是一种参与创新的一种方式,所以2016年我开始做星合资本,2017年做了第二支金融科技基金,今年考虑启动第三支。但是可能会稍微放大到科技赋能金融、消费、大健康等。还是会以科技为主题,在金融领域之外拓展一些新的机会。

冯军:点融网目前是否存在危机?

郭宇航:和最好的时候相比,点融现在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之前我们一直比较顺,外界的期待也比较高。2016年之前,我们还是很稳健的,有如履薄冰的感觉。2016年后,我们比较成熟,在扩张速度上还是过于激进,有很多非盈利但很好前景的业务,我们关注的很超前,这种超前在市场严峻的情况下,都是负担。

我们自己复盘过去2年,还是有很多值得反思的时候。不要过度地去想象没有发生的事情,非常务实地着眼于眼前,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点融不是没钱,而是变现的时间超出预期。

谈区块链投资:行业的野蛮程度出乎我预料

冯军:您是如何关注到区块链的,有什么故事吗?

郭宇航:2014年开始关注比特币,2015年,点融网就有了独立的区块链团队,当时我们是第一批加盟IBM Fabric的机构之一。联盟链方面,我们也推出了自己的BaaS系统,已经获得了一些行业的订单。这都是我们2016年、2017年在做的事情,跟发币完全没关系。

冯军:我梳理了一下星合资本过去一年,发现您还是在区块链领域倾注的精力比较多。2017年"94",是不是对您也有一定的影响?

郭宇航:是,有一定影响。不可否认,我们之前做,还没有想到区块链可以这么玩。也适度参与了交易型的机会,但是,最终还是回归本源。所以,每次看到泡沫来临的时候,实际上是一个市场教育的加速过程,回归平淡之后就回来做实事。

我们自己总结还是,顺势而为,有交易性机会的时候,适度参与,保持一个对市场的接触,也不会绝对说我到底是币圈还是链圈。

这一个过程中,从机构角度来说,获得回报是不变的王道,在市场由弱趋冷,这种180度转弯后,也要保持一个独立判断,到底是从投机型的机会变成投资型的机会,或者说从短期机会变成长期布局。我们还是比较坚定的相信区块链的未来,并不执着于说,交易型机会放弃了,我就要放弃这个行业,我们也不是这样一种短视的机构。

冯军:方便说一下在交易机会方面你们获得的回报吗?

郭宇航:我最早投资与token相关的项目,是在2017年8月份左右,还是在"94之前",第一个项目有差不多80倍的回报,后续参与的项目,基本都是这个项目变现eth后进行的投入。到现在,有一些项目没有退出来,市值也跌了很多,但基本上都是拿的项目收益在玩。我也没有动用我管理的金融科技基金去做,都是我个人的钱,因为当时在合规性和回报上面,是没有办法判断。

冯军:那您是怎么判断这种交易性机会的时间节点呢?

郭宇航:其实还比较滞后的,我们17年8月份参与,过完年之后,市场趋冷,到6月份,我们基本上就开始收缩了。2018年8月份以后就不投项目了,跟整个行业的节奏基本同步。

冯军:您从哪些因素或者看到哪些市场变化,从而进行判断呢?

郭宇航:一是投资过程中有一些违反投资逻辑的事情越来越多的发生。比如说不提供协议。当时有家交易所,谈得不错,然后我们要求按照股权投资的逻辑提交材料和协议,它直接就拒绝。非常不可思议。从投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基本的,需要提供的一些东西。它说没有,你要么接受,要么就不用投了。

第二就是发现,我们曾经认为不错的团队开始有一些异常表现。再加上交易所生态,我觉得不健康,比如上币费、频繁改变规则等。

在这几个前提下,我们就非常谨慎。尤其是交易所生态问题,导致你的退出,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我们就觉得这个事,不能这么玩了。

冯军:这一年多跌宕起伏,经历从混乱到沉寂、寒冬,您有过什么反思吗?

郭宇航:反思之一就是,我们的系统预见性在下一波新机会出现时还是要加强,在整个行业疯狂的时候,如何更早的预警。相对来说,我们现在跟行业节奏是同步,没有太慢,也没有太快。但是我们希望对新的事物的理解深度,要加强,尤其是团队的独立思考能力。投资过程中,不可否认,投资机构的创始人,或者主导人,他的判断和倾向,会成为整个投资机构灵魂。

同时,我们知道投资逻辑是重要的,但是在喧嚣的过程中并没有特别坚持,还是有些项目是违背投资逻辑的。这样的机会未来还会有,我们相信这次的经历对于团队总结,和未来的把握判断会有很大的帮助。

冯军:区块链行业发生的一些事情,出乎过您的预料吗?

郭宇航:整个行业的野蛮程度是出乎我预料的。这个行业所谓的大佬、知名人士,细究他的整个历程,我们认为还是攫取过快。可以说行业很多人的底线,是超乎我们想象的低。这个是我们原来做投资,很难去想象的。在古典投资圈,有名有姓的投资人,即使他会有道德上的一些瑕疵、经历,但是基本底线还是有的,大家都还是在一个规则圈里面玩。

但是在去年的区块链投资里面,所谓头部的机构也好,个人也好,他们最终呈现出来的群体素质是远低于股权投资行业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有点出乎我预料。后来深究,和行业老人们去聊的时候,原来这个行业曾经也是一个很苦逼的行业,或者说曾经也是一个很low的行业,但是暴富效应,掩盖了他们很多的问题。我们自己还是要去做更全面的审视。

冯军:如果复盘一下,做区块链投资和传统的股权投资有什么异同?

郭宇航:我认为逻辑还是一致的。之前一切违背逻辑的事情,当你在被泡沫遮蔽双眼的时候,你会觉得,这是行业特有的特性。但事实上,现在的结论就是,它就是违背常识的。所以,还是要回归理性,回归常识。

冯军:星合资本大概投了40个区块链项目。将来会以一个什么样的姿态进行区块链方面的投资。

郭宇航:我们在区块链方面的投资,还继续在看,并没有完全踩刹车,基本都是以股权投资为主要抓手,基本不再投单纯的币的项目,基本上还是关注它跟实业结合的可行性。我们会先问他一个问题,不发币,你能生存吗?如果它的商业模式里面token的的确确不可或缺的话,我们也并不排斥,但是那些纯粹的币的项目,基本上都摒弃掉。

谈资产配置:有人以亿元为单位在配置比特币

冯军:全球经济进入新周期,去年以来权益类的投资市场基本都是熊市。您是如何看待数字货币投资的?

郭宇航:真正的币圈里面,我相对还是谨慎地支持比特币这项伟大的社会实验。我不会拿太多的资金去参与,现在我也只持有比特币。但是我还是坚定地相信,这个实验最终还是会被证明是成功的。所以,我会谨慎地加大持有的力度,但是我也是在完全能够承受归零的风险范围内,去做这样的个人尝试。目前还不会用机构的资金,去追涨杀跌。我们也会密切关注传统二级市场的优秀人才,他们进入这个行业的方式和节奏。

从乐观角度看,加密货币和加密类的资产,会成为主流的资产配置手段;从谨慎角度来说,至少会成为配置手段中的一个重要选项。

冯军:个人的加密资产配置,您怎么建议?

郭宇航:不建议中低收入的人去冒风险。高净值人士,在资产类别选择上相对比较迷惘的,房产不能投的前提下,在低10%的现金资产里面,做少量尝试。根据你的风险偏好,在1%-10%之间,定一个投资比例,可以考虑,但不做投资建议。

冯军:下一轮区块链投资机会的时间点是什么时候呢?

郭宇航:可能是两年以后

冯军:那么您对币价的预测呢?

郭宇航:目前,新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持有比特币几乎是不二的选择。我看好的是,下一波持有比特币的人有数量级的提升。比如由一千万变成五千万,甚至一个亿。这个数量级腾飞的过程中,会有一波人口红利。

冯军:目前,传统投资机构对这数字货币是什么态度?

郭宇航:大量地关注。不管是家族基金、传统股权基金,还是另类资产配置的基金都密切关注比特币。我身边,比如说一些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是以亿元为单位在配置比特币。我身边一些从事互金行业的人,多多少少都在考虑,或者已经参与到比特币的投资中去。本身比特币交易在中国也是合法。这个情况下去考量人口红利的话,是有机会。

冯军:2017年是跑步进场,现在已经放慢了速度,有些谨慎。那么他们入场的通道或者方式,还有那些限制呢?

郭宇航:还是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得大规模配置不太可能。交易所没了,OTC交易受到银行反洗钱的严格监管,便利性差很多。但是少量参与的机会还是有的,你只要不是出于规避法律的意图去参与,我觉得作为一个另类资产的配置,还是有大量的人准备进去。

谈区块链创业:回归技术本质

冯军:区块链技术下一波,或者说区块链3.0,会以什么样的形态出现?

郭宇航:大量政府主导的、行业主导的、偏实用型落地、解决具体问题的2B端的应用,会大量出现试验性的案例。我相信会出现一些革命性的、示范效应的案例,会成为一些行业的标配和迅速普及。

这至少也是两年为周期的试验,就是回归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本质。不再虚拟类的、金融的炒作。不管是政策环境、行业创业者,还是投资机构都会回归这个逻辑。就是解决细分行业的实际问题,关注技术成熟度和完善度。大家都知道,区块链技术并不完善,大家都会去解决TPS的交易频率、安全性、和大数据结合隐私的授权机制等。又比如,行业落地方面,以前都是一条大公链解决所有问题,现在更多的关注公链设计之初,就是为一个细分行业做量身定制,去更偏解决实际问题,这已经是蛮明显的趋势。

冯军:2B端的应用、跟行业的结合可能是大企业的机会。对普通创业者来说,从0到1这个角度来说,有什么样的机会?

郭宇航:未来两年,不是最好的时候,0到1的团队,首先股权融资会很困难,其他融资方式已经走到瓶颈。除非是特别明星的项目,比如说姚班、姚期智这种带有巨大光环的项目,才有机会。普通的团队从0到1的创业很难,需要10倍以上的努力。

冯军:区块链和政策的关系您怎么看?

郭宇航:全球还是有短期的套利机会。大国与小国、区域之间,都还是有一定的监管套利机会,但是这种区间会越来越小。全球性监管政策会慢慢趋同,包括跟区块链结合的融资行为的证券属性、投资保护,对于明显的欺诈行为的严格的追溯,在全球会形成明确的共识。

冯军:那么中国在区块链方面有什么机会呢?

郭宇航:中国在这方面只能做保守的观望,很难成为这方面政策突破的引领方。因为跟中国目前整体的,金融监管的大环境相关。创业者想要在中国等到大的政策的风口的话,短期内不可能。

冯军:由于区块链金融强监管的属性,会不会使得它失去一些想象力?

郭宇航:从防范风险的角度来说,这是必然选择。在监管很难对新生事物的风险边界夺精确把握的时候,它宁可杀错,也不愿意放过。的确想象空间小,但是我们国家太大,动不动就涉众。涉众的金融活动,短期内都不会有太大的口子。

冯军:您个人还会为区块链鼓与呼吗?

郭宇航:会,对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始终比较乐观。对于短期内的机会,有待观察。

冯军:您对区块链创业者说几句吧,比如现在处于什么样的阶段,有哪些新机会,或者鼓励一下。

郭宇航:对于区块链行业的创业者来说,一定要远离它的金融属性,尽量关注解决实际问题。就两方面,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在细分行业中的作用,如果这两点做不到的,就尽量不要去尝试,不要寄希望于与金融相关的暴富的机会,很容易把自己搭进去,远离金融。

来源: 区块链plus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admin@youweb.com

会员头像

小编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文章详情页底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