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在线
悟空英才招聘网
区县联播 海港区 开发区 抚区 昌黎 卢龙 青龙 山海关 北戴河 北戴河新区 今日聚焦 港城快讯 民生经济 科教文化 本地发布
渔业产业 皮皮虾 梭子蟹 鱿鱼 海螺 扇贝 花蛤 海虹 牡蛎 八爪鱼 墨斗鱼 红夹子螃蟹
农业产业 绿豆糕 白腐乳 草莓 葡萄 蜜梨 樱桃 苹果 李子 蜜桃 核桃 板栗 紫薯 粉丝
您当前的位置: 秦皇岛在线 > 随心杂谈

评论:与区块链相遇,司法会有何改变

作者:admin 时间:2019-11-20阅读数:人阅读

当下,谈及互联网相关的热点词汇,必然要提到"区块链"。自2008年提出区块链的概念之后,这项技术已经发展了10余年。区块链所具有的去中心化、共识机制与分布式记账等技术特征和智能化、极难篡改的特性,在信息管理、供应链管理、版权管理、互联网金融、政务管理等各种场景中都具有应用价值,尤其是司法领域,可能成为区块链又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实际应用领域。

目前,区块链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应用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诉讼当事人在诉讼前、诉讼中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其权利保护的目标;另一方面是司法机关本身对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诉讼流程的管理。从当事人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来看,目前主要体现在电子存证方面。在区块链上对权属证明、权益凭证、交易过程、侵权行为等进行存证、取证,以实现权利保护。对于当事人,采用区块链存证、取证的费用较低,需要存证、取证时可即时发现、即时固定,权利保护更易实现。

比如,在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的一批著作权侵权案件中,被告开始态度强硬,拒不承认侵权行为,要求线下核实证据。之后,法院通过电子诉讼平台送达了证据材料,而侵权行为的相关证据是在区块链存证平台上进行取证固定的,同时这个存证平台也已经与北京互联网法院开发的"天平链"对接,涉案证据的一致性已经通过后台验证。这意味着,该证据在存证后没有被修改,真实度非常高。被告收到证据后,主动联系法院,很快解决了纠纷。从不承认侵权事实到主动要求调解,证据发挥了主要作用,而这种作用又与区块链技术的增信功能密不可分。对于接入法院区块链的存证平台的安全性、可信度审查前置,经过资质审查、系统安全性测试和证据采集规则评估,符合相关标准的存证平台才可接入,上链证据一致性通过后台检验,验证程序更加快捷、高效,既促进了司法程序的高效运行,又提升了司法审判的专业性。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区块链行业迅速发展,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存证的平台很多,虽然其底层技术都采用的是区块链技术,但并非所有存证平台的存证都能在诉讼中发挥上述功效,还要结合存证平台的安全性、技术可靠性、存证取证流程、节点数目、取证过程等诸多因素进行考虑。目前亦有对区块链保存的证据不予认可的司法判例,可见并不是所有的区块链存证平台都能够实现技术加持的效果。解决这个问题,亟待出台相应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2019年1月1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要求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进行备案,对服务提供者履行安全评估和配合监督检查、处理投诉等方面也作出了要求。但针对不同应用场景,还需要结合具体领域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和基本的技术共识。

从司法机关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来看,主要是对司法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应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管理,通过区块链确认、保存相关信息,不可再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增强司法公信力的作用。以北京互联网法院为例,当事人通过电子诉讼平台提交的材料全部通过"天平链"进行存证,目前存证材料已近20万条,验证通过300余份证据文件,实现了电子数据的全流程记录、全链路可信、全节点见证。杭州互联网法院的司法区块链通过时间、地点、人物、事前、事中、事后等6个维度,解决数据"生成"的认证问题。这些都是区块链技术在司法中的具体应用。

我们也可以发现,区块链技术在审判中的应用与互联网审判模式有着密切关系。对采用互联网审判模式的互联网法院来说,其集中管辖的案件具有互联网特性突出、适宜在线审理的特点,涉案证据主要产生和存储于互联网,便于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诉讼程序。线下审理涉区块链的案件,被告通常会质疑存证机构的资质,法庭需要诉讼各方同时到场,甚至还可能引入专家证人,对电子数据的提取过程进行现场勘验,整个程序比较复杂、烦琐。在互联网审判模式下,通过节点互信和跨链验证,对上链数据通过系统自动比对验证是否有篡改,辅助法官进行证据认定,缩短了审判周期,提高了审判效率。

长远来看,区块链技术具有的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不可篡改和可溯源的特点,可以在司法领域开拓较大的应用空间,客观上对互联网信任体系的建立也有推动作用。例如在证据方面,从当事人的行为方式看,传统审判模式中,当事人不认可证据真实性的情况很常见,较高比例的案件会提出鉴定申请,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一种拖延诉讼的策略。而在互联网审判模式下,当事人对于经司法区块链验证的证据有较高的认可度和信任度,很少申请鉴定或勘验程序,当事人的诉讼表现更加诚信,善意度更高。通过规则前置、全链条参与、社会机构共同背书,把公平、公正的规则通过技术的力量嵌入互联网诉讼中,是区块链在司法领域应用可期待的成果。

来源: 光明日报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admin@youweb.com

会员头像

admin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文章详情页底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