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在线
悟空英才招聘网
区县联播 海港区 开发区 抚区 昌黎 卢龙 青龙 山海关 北戴河 北戴河新区 今日聚焦 港城快讯 民生经济 科教文化 本地发布
渔业产业 皮皮虾 梭子蟹 鱿鱼 海螺 扇贝 花蛤 海虹 牡蛎 八爪鱼 墨斗鱼 红夹子螃蟹
农业产业 绿豆糕 白腐乳 草莓 葡萄 蜜梨 樱桃 苹果 李子 蜜桃 核桃 板栗 紫薯 粉丝
您当前的位置: 秦皇岛在线 > 随心杂谈

资本抢滩区块链:泡沫还是技术?

作者:admin 时间:2019-11-20阅读数:人阅读

随着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将区块链作为转型的方向,具有区块链概念的上市公司持续增加。根据同花顺(42.920, -0.95, -2.17%)概念板块统计,截至6月13日,具有区块链概念的上市公司已达80家。

除了上市公司之外,各路资本也蜂拥进入区块链行业。据工信部信息中心发布的《2018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涉及区块链公司股权投资事件数量为249起。从2016年开始,区块链领域的投资热度出现明显上升,投资事件达到60起,是2015年的五倍。2017年是近几年的区块链投资高峰期,投资事件数量接近100起。2018年第一季度,区块链领域的投资事件数量已达到68起。

在虚拟币热潮不断的同时,区块链也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落地虽难,发币热情高涨

资本抢滩区块链的过程中,国资系、风投系与上市系的身影隐现。IT桔子数据显示互联网创投市场上当41%获投项目聚焦区块链。而具有区块链概念的上市公司已达80家。

记者注意到,其实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关于区块链真实应用场景和监管已经引起了行业大多数人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促进区块链与现实产业的结合、实现公链之间的连接与行业监管,都在等待全行业乃至监管层交出答卷。

据全球审计巨头德勤的报告显示,2017年,仅前6个月,在GitHub上新创建的区块链项目就达近25000个,与2016年全年的新建区块链项目量几乎持平。但是,目前阶段连主网上线的项目都寥若晨星,遑论具体落地的区块链应用。

"打个比方,没有主网的币是租别人的店面开店,上主网就是自己建一栋楼开店。"一名"币圈"人士对记者这样解释道,"但是除了主网上线问题,关于区块链能否走进生活,最至关重要的还是应用要落地。"

纸贵科技区块链架构师王昊近期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区块链现在最大的落地应用是数字货币,但是数字货币具有完全虚拟的特点,落地应用就需要与现实相结合。他直言:"如何将现实中的问题做信息化、数字化处理,使得他们在线上进行流转,是影响区块链应用落地的很大难点。"

除了将从线下映射到线上的上链难点,还有目前区块链技术效率低也是引发落地难问题的原因之一。

据了解,区块链面对大规模的应用是非常吃力的,作为一个分布式账本,把账本分发到所有节点 ,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和时间。2016年8月2日Gartner研究副总裁兼院士级分析师Ray Valdes曾公开表示,比特币区块链是现在现实世界上唯一可用的一种作业系统级别,它的执行速度受限于每秒只能做7个交易,还有数10分钟的延迟确认。

TAC溯源链创始人王鹏飞对记者表示:"应用落地第一个说的是技术。像比特币、以太坊均没有很好的TPS(系统吞度量,即每秒系统处理的数量),这一问题是区块链首先要解决的。以太坊所拥有的智能合约(运行在计算机里面的,用于保证让参与方执行承诺的代码)是一个基本的保证。"

落地应用停滞不前,公有链的竞争也愈发激烈。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在市值排名前二十的数字货币中,公有链币种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如以太坊、EOS、NEO、量子链等等。投资者往往觉得,区块链基础设施项目发行的通证相对于其他更加安全。

6月6日下午,中国最大的比特币(BTC)、莱特币(LTC)、以太坊(ETH)、以太坊经典(ETC)交易平台火币网宣布火币公链项目启动,对于这一消息,业界判定为火币在向转化为公链的征途已经正式起航,未来火币也将走在逐步成为公有链币种的路上。

可是公链开发火热的同时,其中区块链真正能够落地的场景寥寥无几。据统计,目前以太坊上面的Dapps应用(分布式/去中心化应用)已经超过了1252个,换言之,目前市场上95%的应用链都是基于以太坊(ETH)平台所开发的,使用以太坊(ETH)的智能合约。

与悬而未决的落地难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区块链行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ICO募资如日中天,发币热潮如烈火烹油,"往往应用未落实,就开始发币众筹圈钱的项目越来越多了。"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对记者说道。

不乏可落地场景,但监管待同步

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行业人士已经开始聚焦于区块链应用的探索,一些区块链技术也开始找到了落地场景。

Goopal Group发起人、神州数字(08255.HK)CEO孙茳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区块链应用落地有四个可实现场景,孙茳涛称它为"1+3"。"1"指的是金融科技领域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3"具体是以下几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信息确权,或者叫身份认证,在网络上通过技术建立信任关系,而非靠权威背书。第二个方向是物联网,因为物联网的P2P结构和区块链去中心化的P2P结构在网络架构上有天然大部分的重合。第三个方向是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包括图片、声音、视频及文字这四种可以彻底数据化的信息。其实,第三个方向最近已经有落地应用, 5月28日晚间,百度百科悄然上链,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特性保持百科历史版本准确存留。另外根据食品溯源需求,已有许多溯源链应运而生,如将于6月30日主网上线的溯源公链TAC。

虽然区块链应用场景随着人们的讨论越来越丰富,但是目前区块链行业乱象丛生,区块链各种噱头和博眼球的事情已经毫无底线,区块链和炒币往往跟一夜暴富联系在了一起。

关于区块链监管的呼声越来越高。

在今年的外滩峰会上,中国平安(64.630, 0.19, 0.29%)集团首席创新执行官屠德言就表示,国外比较前沿的公司,已经在逐步与当地监管单位沟通,希望提供一种实时技术,能够允许监管部门看到他们想看到的东西,尽管这一技术并未成熟,但双方已经在考虑相关逻辑的设计与贯穿。此外,中国的底层技术如何与国外几个核心的底层技术融合,也是监管层关注的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教授表示,区块链目前的风险来自于几个方面,第一是技术研发本身的实现有风险;第二是区块链的技术应用有经营风险;第三是政策风险;第四是舆情风险。

针对这些风险,黄震表示:"在当前防风险成为第一要务的时候,必须要警惕我们并不能完全判断这些风险来源,在防风险的时候,可能更多的要借助一些新技术。区块链也是一种新技术,所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理性反思等不断的迭代,才可能防范这个风险。"

作者:郑瑜 何莎莎

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admin@youweb.com

会员头像

admin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文章详情页底部广告